旅游扶贫有力道富民增收显成效 “天府三九大·安逸走四川”系列报道之二
近日,记者走进四川南充阆中市五龙村,只见数幢传统民居改造而成的乡村民宿坐落于田间果林之中,原汁原味的川东民居配以现代化的设施设备,让这里大受游客青睐。每逢节假日,这里的房间供不应求,经营者乐开了花。
五龙村只是四川旅游扶贫工作中呈现的亮点之一。近年来,四川各地按照四川省委“决胜全面小康、建设经济强省”的战略部署,在旅游扶贫方面开展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,取得了阶段性成果。四川将把扶贫工作推向深入,旅游业也将在此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。
真抓实干成绩斐然
近年来尤其是去年以来,四川把“现代化旅游产业新体系建设”和“优质旅游发展”作为旅游扶贫的方向,开展了一系列工作,四川旅游正加快建设现代化旅游产业新体系。四川的贫困地区更是将这一工作作为县域经济发展重点,力争实现脱贫产业“可持续”和贫困群众“全覆盖”。
为了实现贫困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,去年以来,四川省扶贫、金融、文旅等部门通力协作,建立起旅游扶贫示范区(村)创建评定、旅游产业带贫减贫成效统计监测、金融支持旅游扶贫重点项目联评联审等工作机制,形成了“协同联动、多方参与”的旅游扶贫大格局。四川在20个贫困县启动了首批乡村旅游规划师、工程师和技术员的“两师一员”试点,为这些地区培养了上千名乡村旅游本土人才。
为了实现贫困群众“全覆盖”,四川创新旅游扶贫带动模式——支持贫困户改造闲置房屋创建乡村民宿达标户,在全省范围内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合作社普及,大力支持贫困地区创建旅游商品研发基地等。
“优质旅游发展”也在贫困地区得到深刻体现。一条条宽阔平坦的乡村公路、一座座风格各异的高端民宿、一件件别具特色的旅游商品都是最好的例证……
2016年以来,四川统筹多方力量推进全省旅游扶贫工程,取得突破。截至2018年年底,全省先后建成省级旅游扶贫示范区(县)32个、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592个、乡村民宿达标户3639个,累计带动1306个旅游扶贫重点村退出、24.58万贫困人口脱贫增收,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增加2093元。乡村旅游有力增强了四川贫困地区造血能力,让贫困群众背靠山水美景摘下了穷帽子,过上了好日子。
产业扶贫造血为本
在旅游扶贫的过程中,四川始终坚持以贫困群众就业增收为目标导向,坚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,让当地实现“自我造血”。四川各地涌现众多旅游扶贫典型案例,也总结出景区带动、商品带动、乡村旅游带动等多种扶贫模式。
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西昌市的安哈镇可谓“景区带动”的典型。4A级景区安哈彝寨仙人洞安置当地群众就业300余人,人均月工资3000元以上。依托景区,周边“彝家乐”也蓬勃发展,吃彝家饭、住彝家寨、干彝家活、享彝家乐受到游客欢迎,荞麦、蜂糖、核桃、花椒等土特产品供不应求。2017年,安哈镇的50余户“彝家乐”实现收入2100余万元,带动全镇实现农产品销售5000余万元。
广元市剑阁县的城北镇、开封镇,依托建设中的剑门石斛康旅产业园项目解决了不少群众的就业问题,并依托石斛产业增加了村民收入。园区积极参与精准脱贫,优先安排贫困户家庭劳动力在项目工地务工,目前已经安置40余人,工资日结,保守估算每人每年务工收入超过两万元。产业园项目负责人吴建说:“大家现在看到的只是一期项目,全部完工后将呈现丰富的乡村养生科普休闲旅游业态,并实现年加工100吨约500亩石斛原料的能力。届时,石斛种植、加工、销售和旅游接待有望提供500个就业岗位。”
五龙村大力引导村民发展特色民宿,以“公司+农户”的模式让乡村旅游迎来了大发展。目前,传统民居改造而成的民宿和掩映在绿树之中的“玻璃房”已经成为一大亮点,吸引了各地游客前来体验。在经营过程中,当地居民通过房屋出租、餐饮接待、劳务用工、绩效分红等多种形式增加收入。
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,四川以多种创新模式引导各地通过产业发展进行旅游扶贫,不仅有效激发了基层活力,也为百姓的持续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再接再厉助力攻坚
回顾近年来的旅游扶贫工作,四川可谓成绩斐然。然而,旅游脱贫致富的重任仍然在肩。
下一步,四川将按照省委“一干多支、五区协同”的战略布局,依托重要旅游目的地、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、世界级文化旅游品牌等,加快形成旅游扶贫重要支点,同时大力促进产业集聚化、规模化发展,实现旅游产业扶贫“多层次、广覆盖、可持续”。
在文旅深度融合背景下,四川将充分挖掘乡村特色文化,讲好乡村故事、弘扬民俗文化、传承民间艺术,以文化内涵大力提升乡村旅游品质。就在近期,四川省首批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将出炉。届时,这些小镇将在全省范围内发挥示范引领作用,带领四川乡村旅游走向精品化、特色化。
利益联结机制是确保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的重要保障。在这方面,四川将着力团结一批有见识、有能力、有情怀、有担当的企业家,充分发挥旅游经营主体带动作用,用好用足扶贫政策,推广股份合作、经营托管等有效做法,实现贫困户与旅游业发展有机衔接。其中,四川将推广“以购代捐”的扶贫模式,组织贫困地区农产品定向直供直销景区、宾馆饭店、特色餐饮企业等,多渠道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。
为了给乡村旅游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,近3年来,四川实施了“乡村旅游产业带头人赴台湾交流学习项目”,先后选派了农家乐、乡村酒店、民宿、休闲农牧场、农产品开发等乡村旅游企业经营者以及少量旅游行政管理干部共计1200余人分多个批次赴台学习交流。
去年7月,四川从阿坝、甘孜、凉山以外的地区选派了78名懂专业、能攻坚的优秀旅游系统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,组成了“凉山州脱贫攻坚综合帮扶工作队”。未来3年,帮扶工作队员们将扎根最基层,以旅游业助力四川啃下大凉山这块脱贫攻坚的“硬骨头”……
当前,四川新一轮的旅游扶贫大潮已在贫困群众的热切期盼中掀起,四川旅游也必将因其“扶贫担当”更显辉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