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华推荐
大家爱看
群文动态

卓筒井:走向地下深处的文明始祖(三)

日期:2021-09-15      点击:1961


前言

范镇(公元1007—1087年)在《东斋纪事》卷四中记载阐释:“蜀江有咸泉,有能相度泉脉者,卓竹江心,谓之卓筒井。”北宋文同在其《丹渊集》中所记载的卓筒井,亦是如此说法:“盖自庆历以来,始因土人凿地植竹为之卓筒井。”


范镇的“卓竹”就是将竹制套管从井口沿着井壁直放井底,其作用便是固井和横隔淡水,形成生产和修治井通道。

这里的“卓”便是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的“高而直”的意思。而文同所说的“植竹”,亦与范镇的说法同理同意。



小井优势



大口浅井易塌腔伤人,越到深处越缺少氧气,人到深处会因时长窒息而亡,且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巨大;卓筒小井是当时最先进的取卤技术,不仅能将井打到理想的深度,且省时省力,更不必担心缺氧和塌腔所带来的危险。至北宋庆历(1041—1048)年间,蜀地卓筒小井大量被官府使用,大口浅井取卤也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。

卓筒井凿井方法首创于11世纪中叶,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采用竹筒为套管的小口径凿井工艺,是人类首次采用钻井方法向地下深处凿井来开发地下盐卤资源,是世界上最早创造出的绳索冲击式凿井技术,是近代西方绳式顿钻方法的先河,是现代“石油钻井之父”。卓筒井钻井技术的发明对石油工业的发展、能源的变革和人类文明与进步做出了伟大的贡献。


传奇故事



1989年加拿大温哥华国际钻井技术研讨会上,各国专家皆说自己国家钻井技术的发明历史悠久。欧美专家称其钻井技术有两百多年的历史;前苏联专家称其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;日本亦如是。我国清华大学教授白广美捧出了宋代苏轼著《蜀盐说》文同著《丹渊集》,沈括著《梦溪笔谈》,明代宋应星著《天工开物》,唐史《元和郡县志》,《新唐书》等,证明是中国人最早发明了卓筒井小口径钻井技术。各国专家为之惊叹,中国的卓筒小井问世居然比西方早了一千多年!但很遗憾,各国皆没有小口径深井的遗存。

白广美教授回国后忧心忡忡,虽然感觉渺茫,但还是下决心要寻找卓筒井遗址,如能找到,那就是找到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孤品与活化石,找到了人间奇迹!遂委托西南石油学院的学子组队寻找卓筒井遗址(时值四川正修盐务志,亦在寻找卓筒小井史料),历时半年一无所获。一日回归,驾驶员自出心裁,从蓬乐路返程,经吴家桥村垭口,发现一老农在一大竹丫架(晒盐架)旁的圆盘水车内原地踏步,送水入天船,十分好奇。问起缘由,知其晒盐卤水。问卤水何来,卓筒小井取之。惊天发现由此诞生!原来,宋代卓筒小井还活着!活态传承至今!!!

消息震惊中外学界,卓筒井还活着!原来,它已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孤品。人类犹如发现了一头活着的恐龙,无不为之惊叹。当地人们更是望着自家山脚边菜地旁的灶房、晒坝、井场目瞪口呆——这东西原来还悄悄地推动着人类文明向前发展,影响着世界!

结语


卓筒井对近现代文明的影响体现在哪里?请继续关注《卓筒井:走向地下深处的文明始祖(四)》。


来源:蒋铭、野谈历史


分享按钮
分享到:
热门推荐
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了
大家在说 目前尚无网友评论